中國農藥工業協會: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助力農藥行業高質量發展
2024/07/16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印發了《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對農藥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方向和措施。《實施方案》旨在通過推動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的產業發展,進一步提升中國農藥行業的競爭力和高質量發展。
圍繞《實施方案》發布的重要意義、農藥行業如何貫徹實施等話題,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結合農藥行業實際情況進行解讀分析,明確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是農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全行業要通過提高產品供給能力、推動安全環保技術改造、完善創新體系、培育龍頭企業、優化產業布局等措施,推動農藥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背景介紹
農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廣泛用于農業、林業、衛生等領域控制有害生物,為保障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發揮重要作用。
經過70年的發展,我國農藥制造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取得了長足發展,已成為農藥生產、使用、出口大國。我國農藥制造業發展成效顯著,農藥創制能力不斷增強,產品結構明顯優化,在保供給、保安全、保生態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向新的發展階段,新形式、新業態對農藥制造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農藥制造業仍需要努力克服存在的一些薄弱環節和明顯短板,持續推動農藥制造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二、堅持《實施方案》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實施方案》提出了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石化化工產業為基礎,推動精細化工產業的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的總體思路。明確了到2027年的工作目標,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攻克一批關鍵產品,對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突破一批綠色化、安全化、智能化關鍵技術;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以及較強競爭優勢的化工園區,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上下游企業協同的創新發展體系。
三、重點抓好主要工作和任務落實
(一)強調調整農藥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品質
優化農藥產品結構和提升產品品質是推進農藥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手段。通過增加產品種類、提高產品質量、加強產品研發能力和規范產品使用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農藥產業的發展水平和質量。同時,需要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推動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和環保意識,促進農藥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的研究機構和農藥企業都在積極研發新型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比如,RNAi農藥、納米農藥、新型新煙堿類殺蟲劑、小分子仿生類殺蟲劑、滅生性除草劑、植物誘抗劑、雙酰胺類殺蟲劑、HPPD抑制劑類除草劑、生物農藥、植物誘抗劑等。這些農藥通常具有更好的選擇性、更低的毒性和更短的殘留期。
此外,《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推動農藥企業使用新技術確保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新技術在農藥制造業廣泛應用也進一步促進了農藥產品轉型升級、改善社會認知。近年來,定向轉化/拆分技術(通過對農藥分子結構的精確調控,提高化學反應的選擇性,實現農藥的高效合成,從而減少有害副產物的生成,降低其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潛在風險)、生物酶催化技術(提高了反應速率,降低能耗,有助于實現農藥生產的綠色化,減少對傳統化學試劑的依賴)、微通道反應器及管式反應器工藝技術(反應速度快、傳質效率高、易于控制,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減少廢棄物的排放,實現更加環保的生產方式)、近紅外在線分析技術(快速、無損、準確,可用于農藥生產過程中的實時監控和質量控制)、自動化技術(大大提高農藥生產的自動化程度,降低人工操作誤差,提高生產效率,實現對生產過程的精確控制)等新技術的應用,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實現農藥制造業的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二)落實安全環保技術改造行動
智能制造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方向,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也是農藥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農藥制造業一步步從作坊式生產階段,走向流程型、自動化制造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階段,逐步邁向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支持下的智能化生產階段。《實施方案》提到,鼓勵企業實施安全化、綠色化、智能化改造,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推動工業操作系統轉型升級,提升關鍵環節數字化水平,提高裝置運行效率、綠色安全水平和精益化服務能力。
針對農藥制造業的硝化、氯化、氧化、加氫等危險工藝過程,研究開發和應用微通道反應器等新型反應器裝備及連續流工藝技術,提升反應過程安全性、提高產品回收率、降本增效,實現生產過程清潔化、精準化、綠色化,提升本質安全。
(三)完善創新體系
農藥制造業創新體系的構建是推動農藥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政策支持和社會參與等關鍵要素的協同作用,促進農藥制造業從傳統農藥向安全、環保、高效的創新產品轉型。然而,農藥創新面臨著研發成本高、政策制約和市場需求不確定等挑戰,需要發揮相關產業創新聯盟作用,推動產學研用深入融合,推動研發成果加快轉化為生產力。引導產業鏈龍頭企業聯合相關企業、高校、院所等組建產學研用創新聯合體,開展協同創新,加快新技術、新產品和新裝備協同攻關、驗證和應用,全面提升產業鏈基礎能力。
(四)加強強企優才培育
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通過戰略合作、兼并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提升國際競爭力、產業鏈控制力。鼓勵龍頭企業發揮“鏈主”作用,大力培育中小企業。實施“制造業人才培訓計劃”,選拔培養一批高水平技術、技能和管理人才,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
此外,開展“科學安全用藥大講堂”公益培訓,進一步增強廣大農民的科學安全使用農藥的知識和技能,以線上結合線下培訓模式,搭建企業與種植大戶、農民的溝通平臺,深入推廣安全科學使用農藥理念,了解農藥的基本知識、農藥安全使用方法、禁限農藥目錄、施藥防護、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及秋糧病蟲害綠色防控等。讓農戶充分認識到農藥科學安全使用的重要性。
(五)優化產業布局
在產業布局方面,《實施方案》提出要推動園區規范發展,優化區域間協調發展。加強化工園區規范化建設和認定管理,引導農藥企業入駐符合產業定位、依法依規開展規劃環評的合規園區,發揮園區區位優勢和產業鏈優勢,促進產業做優做強。這對于農藥企業來說,意味著需要更加注重產業鏈的協同效應,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形成產業集群,提升整體競爭力。
(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實施發展環境改善行動,優化保障服務,加強安全環保監管,確保企業承擔起主體責任。同時要加強對企業創新發展、項目落地、融資擔保、穩崗就業等保障力度。發揮協會等中介組織橋梁紐帶作用,提供專家咨詢指導,加強政策宣貫,強化行業自律。實施責任關懷,鼓勵企業建立完善HSE、ESG等管理體系,組織開展專欄宣傳、公共開放日等活動,履行社會責任。這些措施將為農藥行業的發展營造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有助于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四、切實做好保障措施的落實
(一)加強社會統籌協調
發揮有關行業協會、學會、咨詢機構等作用,為產業發展提供重大決策咨詢和智庫支撐,完善重點產業鏈供需對接平臺,加強對企業的指導和服務。
(二)加大產業政策支持
完善農藥行業相關產業政策,加強宣傳引導,形成工作合力。鼓勵社會資本支持農藥企業發展;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解決企業發展高端產品、實施老舊裝置技改等融資需求。圍繞產品質量提升、關鍵技術攻關、產業結構調整、行業治理等方面,及時修訂政策、提升標準,適時出臺鼓勵和扶持性政策措施,發揮政策和標準的導向作用。
(三)鼓勵和推動行業技術創新突破
推動產品結構優化,提升產品技術水平,滿足行業發展需求。加快優化產品結構,加大高效、安全、環境友好型農藥以及水基化、超低容量、緩釋等制劑產品比重,帶動產業轉型,體現行業價值,為實現農藥行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發揮應有的作用。
健全農藥行業標準體系。完善產品分類、性能表征、質量評價、測試方法、應用驗證和安全環保等標準體系,提升行業測試評價服務能力。同時,充分發揮國標的強制性作用、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的指導性作用。
《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為農藥制造業提供了一個明確的轉型升級路徑。通過政策引導和技術創新,農藥制造業將逐步實現產品結構的優化、生產工藝的升級、創新能力的增強和產業布局的優化。這不僅有利于提升中國農藥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綠色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來源:中化新網